摘要:地方政府GDP情结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情结也是中国光伏产业盛极而衰的推手。 ...
今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的《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中,光伏方面一类和二类资源区2016年的电价分别是0.9和0.95元/千瓦时,并在之后四年逐年降三分钱,三类资源区2016年的电价为0.98元/千瓦时,之后四年逐年降2分钱;陆上风电方面,从20162020年,一类资源区的电价分别为0.47、0.45、0.43、0.41和0.38元/千瓦时,二类资源区电价为0.49、0.47、0.45、0.43和0.4元/千瓦时,三类资源区为0.54、0.52、0.5、0.48和0.45元/千瓦时,四类资源区为0.59、0.58、0.57、0.56和0.52元/千瓦时
传统的光伏发电板采用单层玻璃,中间是密封单晶硅,下面贴上胶片。记者昨天来到位于滨海新区黄港二号水库南侧的项目施工现场看见,联排而建的光伏发电板装置十分壮观。
项目建成后,每年能发电1.8亿度,占本市清洁能源规模的四分之一,成为华北地区最大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负责人张朝瑞告诉记者,双玻层发电板将硅片夹在两层玻璃之间,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和耐压性,发电效率提升20%至30%。滨海供电电力调度公司副主任殷旺洲说。张朝瑞说:上面发电,下面建农田和鱼虾池,每一束光线、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有效利用。华北地区最大的光伏发电站滨海新区信义光伏发电站项目日前建成,将于年底前并网发电。
记者看到,该项目还采用了先进的模块化技术,将逆变器等配套电力设备压缩成集装箱大小的积木块儿,方便拆换的同时,也缩小了占地面积,不必建设大型配电房。更有意思是,以前被浪费的光线现在可以透过发电板照射到地面上,滋养燕麦等农作物,改良原本为盐碱地的土壤,还能养鱼养虾。(十九)加大金融扶贫力度。
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抓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工作。引导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分别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主要用于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
(二十六)加强贫困地区乡风文明建设。(二十一)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要强化监督管理,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财政资金形成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持股贫困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支持贫困地区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探索水电利益共享机制,将从发电中提取的资金优先用于水库移民和库区后续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推进扶贫开发领域反腐倡廉建设,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加强对外宣传,讲好减贫的中国故事,传播好减贫的中国声音,阐述好减贫的中国理念。(十)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
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一定保费补贴。
加大对贫困地区抗旱水源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加强儿童福利院、救助保护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社区儿童之家等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二十三)健全定点扶贫机制。加强对扶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建立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出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指导意见,加快实施重点贫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扩大革命老区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
支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信贷,由财政按基础利率贴息。探索利用农民进城落户后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空置房屋和土地安置易地搬迁农户。
设立扶贫再贷款,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建立家庭、学校、基层组织、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小型农田水利、五小水利工程等建设向贫困村倾斜。
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应扶则扶。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加大农村低保省级统筹力度,低保标准较低的地区要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严禁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坚决刹住穷县富衙、戴帽炫富之风,杜绝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
建立重大涉贫事件的处置、反馈机制,在处置典型事件中发现问题,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水平。构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探索发展公益众筹扶贫。
完成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积极促进远程医疗诊治和保健咨询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加快落实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的要求。
加大驻村干部考核力度,不稳定脱贫不撤队伍。(十七)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
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严格落实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和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的政策,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补助比重。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继续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动国家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连接贫困地区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提高国道省道技术标准,构建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通道。